#前线快报

Santan, 打救 AirAsia 亚航的飞机餐

March 29, 2025

Sponsored post:

Share:

Written by:

Picture of Jin Chi

Jin Chi

Founder, ZFounderclub

【飞机餐 In-flight meal】, 搭过长途航班的观众们,一定都点过飞机上的餐点。

但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飞机餐的第一印象就是又【贵】,又【难吃】。除非是长途航班,否则
大多人都直接挨到抵达目的地再饱餐一顿,不然就在登机前先填饱肚子。

然而,飞机餐的糟糕印象在2015年彻底发生了改变——全因AirAsia 亚航旗下 FnB 子公司【Santan】的诞生。自此,大马的飞机餐不再是冰冷无味,而是热腾腾、美味精致,你甚至能享用和 cafe 同款的咖啡。

这几年亚航可说是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直到今天都非常坎坷。反倒是旗下的 Santan, 从飞机餐, 居然扩展到了线下 做 FnB franchising? 过后还居然扩展到了 corporate catering?

这期的前线快报,带你15分钟以内,了解一家企业如何洞察商机,细分赛道突破瓶颈,遇到危机时,断尾求生存。这是 Santan 的故事。

Who is this... Santan? 亚航旗下的 FnB venture?

在 Santan 成立之前,可以说飞机餐都犹如一盘散沙。你想想看,有什么马来西亚飞机餐在你的记忆中是比较鲜明的?以前除了听到别人称赞 MAS airline 的花生好吃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反馈了。

但最近,你开始听到一些名字例如:“ Pak Nasser’s Nasi lemak, Uncle chin’s chicken rice” 这些都是 Santan 旗下的产品。 Santan 的 idea 雏形其实来自于 Tony Fernandes, AirAsia 的创始人。

在他建立 AirAsia 的期间,其实他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把飞机餐做得更好,把水准的指标,统一起来。

这里我们就能学到第一个 business lesson: Don’t conform to the status quo/ norm
( 勇于问为什么,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之一)

可当时 Tony 人忙事多, 就提拔了身边的一位才将, Catherine Goh, 30+岁就成为了 Santan 的 CEO 啦. 当时的职位虽然只写 general manager, 但我相信应该类似是个 probation/ transitioning period吧!

Business lesson #1: Don't conform to the status quo 勇于问为什么,保持好奇心

Right: Catherine Goh, with the AirAsia team (照片摘自网络)

员工摇身一变成为子公司 CEO? Tony: 她可以胜任

Catherine 其实在这之前都是个能力十足的女将才. 2014 年加入 AirAsia 大家庭, 也在许多不同的部门累积了十足的经验. 在她还没被提拔成为 Santan CEO 之前, 她其实已经是 in-flight regional head.

我们就这样解释: 飞机里除了售卖飞机餐,也有其他的物品,我们成为 “ souvenir” ,比如说 AirAsia 飞机模型,衣服,头巾等等。这些物品呢,都和飞机餐一样,旨在提高用户的飞行体验,也为自家企业增加 profit, bottom line. 那在她当 Santan CEO 之前,可以说经验已经相当的丰富。最重要的是,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时虽然亚航的飞机餐没有任何品牌标签,还是有一部分的顾客会多点一份要求打包带回家。这开始突显出 “ 亚航旗下的飞机餐,其实也不赖嘛!”

诶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个 business lesson, 2: 重视+观察用户的需求。

我们在开始创业前,市场都告诉我们需要把生意模式先定好。但其实有时你精心打算,也不比市场直接的反馈来得精准。

一个好的例子就是鼎泰丰,一开始他们本来是卖油的油行,但无奈顾客上门就是为了他们的食物,而不是买油。那这时你还不要乘势而上,乘机转型吗?

另个好的例子就是国际知名辣椒品牌,老干妈。它的创始人,陶华碧女士一开始也不是卖凉面和米豆腐的吗?但顾客就比较爱吃她的辣椒酱,甚至肯花钱打包带回家使用。

可当然,你也要观察这种顾客趋势/ 要求是否是个【真实需求】还是个【伪需求】这个啊,下次可以聊聊哈哈。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在评论打出 +1。我来安排一下。

Business lesson #2: 重视 + 观察用户需求

飞机餐因为 Santan 的出现,也变得可口美味,品质统一了。(照片摘自网络)

奇怪现象:顾客居然把飞机餐带回家?

回来到 Santan的故事,顾客打包飞机餐回家的频率每个月都在成长。这时,把飞机餐做成品牌的想法也逐渐加强。但那时 Catherine 没有直接就和 Tony 创下 Santan, 他们也先进一步了解统一飞机餐品牌的利与弊。

这里其实也可以学多一个 business lesson 3: 也就是,不是每个 idea 都值得放手一搏的。有些 idea 很好,但很快就到瓶颈。可发展的市场份额不多,这样的 idea 又有如何意义呢?

Santan 的情况,除了很多顾客打包飞机餐回家之外,Tony 和 Catherine 也注意到当时的亚航,其实每个航班的飞机餐都有不同之处。尤其是不同国家的亚航航班更为头痛,当时缺乏 central kitchen 概念的他们,更为自己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所以说啊,统一飞机餐,创立 Santan 品牌是有很大的意义。一来不止能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提高知名度,用户体验等,而且也能为亚航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流水线。

Business lesson #3: 不是所有创业点子都是好点子

飞机餐不止美味,也可以很实惠 (照片摘自网络)

说到云端里的美食,也要聊聊云端会计软件 Bukku!

开创了 Santan 后,就算顾客处在远离地面 30,000 尺的云端之间,也能享用到美味可口的餐点和咖啡饮料。高高的云端之中,也能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

说到了云端,也要分享一下 Bukku, 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云端会计软件。最近 e-invoice 的来临相信也为很多老板们带来了很多烦恼,但其实使用 Bukku 就好啦!他们的 e-invoice module 用起来超简单,连我们自己的公司, ZFounder 都在用哦。有兴趣的老板们,自己到 Bukku 网站输入 promo code ” Bukkuxzfounder”, 即可解锁免费三个月的 premium account. 

Catherine 成了 Santan CEO 后,她做了什么?

回到今天的话题,其实在 Catherine 的身上,我还观察到了一点。她的商业思维逻辑都非常强大,拥有对市场趋势极度灵敏,且 logical 的 growth strategy.

因为下一步棋,她选择把 Santan 跨越原本的赛道,把飞机餐扩展到线下,拿去打造成连锁品牌。诶这一步棋,其实蛮聪明的。你想想看。

飞机餐的 margin,就算卖到比较实惠一点,他也可以是可观的。那为什么在 Santan 之前,都必须卖得比较贵呢?

因为太多 inefficiency 了!这些都成了 hidden cost!比如说, 今天的航班我需要准备多少食物,需要多少 staff? Logistic 如何安排?这些当中都有很多不必要的资讯差。

但如果今天我的中央厨房,不止可以供应飞机航班的需求,也能在线下提供 (non-flight customer) 用餐。这就好说很多了。

餐点的订购量可以变大,中央厨房的运作时长可以变得更加顺畅,一石二鸟。

一石二鸟的策略, "Next big thing" by Santan

从飞机餐,到线下实体店。他就实现了平台化,瓶颈就突然被冲破了。扩展至线下后的 Santan, 也趁热打铁,以其他品牌合作。The next big thing, by Santan, 立志于把 quality local product 带给更多内地,以及外国的消费者知道。

例如在飞机里,游客们都能购买到 ZUS coffee, chuck’s, petit moi, GIGI 的产品。这些都有利于推广本地品牌的知名度。如果有外国游客,因为如此而认识到本地品牌,这时多么大的意义啊!

在线下, Santan 也和其他品牌也有合作发展 RTE 产品,例如你在有些 ZUS coffee 的店面,你是买到 Santan’s 旗下的 Pak Nasser’s nasi lemak 的。很酷对吧!

但我觉得这里最大的 take away 就是 Santan 如何实行了平台化。平台其实每个企业家都想做,谁不想一统天下,掌控所有自己领域的交易买卖?但是这个概念说得容易,做得难。

不止有鸡和鸡蛋的问题 ( Supply x demand) 还有赋能的问题。目前全球不管哪个大科技平台 (例如美团,grab etc) 之所以可以成立,都因为他们赋能了利益给商家和用户。看回Santan 的平台化策略,它成了东南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桥梁,赋能了知名度 + 瀑光率给品牌们。
但天算不如天算啊大家,2019年他们刚开始选择发展线下。2020年发生了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时勉强还能生存啊,毕竟是FnB。

但经济全面开放后,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报复性消费的状态。什么 omakase, 自助餐,火锅等等,统统都把飞机餐出生的 Santan 品牌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她们也被逼关闭线下实体店,又再次转型。

转型做什么呢?Corporate catering. 其实这也是这支影片我们可以和 Catherine 学习到的商业思维之一啦。很多老板在转型的时候,都尝试做新的东西。

但你知道吗?新的东西不一定好。你之前都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何不在原有的领域换另个方式进攻市场呢?有时啊,改一改些小细节就能迎来企业上突破性的成长了。

我们就看看 Santan, 他们已经有了中央厨房,Logistics 也安排好了。食物也没问题,只是线下店面暂时做不起来而已。那何不找另个销售渠道,这就可以了嘛!

Catherine 的思维逻辑真的很强!懂得叠加在自己原有的基本盘,扩张中不鲁莽,是现代企业家少有的自控能力!话说,如果你对学习商业思维有兴趣,其实我们 ZFounderclub 每个月都有商业 bootcamp, 专门让企业家们交流,学习,讨论自己的企业瓶颈。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 WhatsApp 我们 011-5647 7567 询问一下。

所以 Santan 对亚航, AirAsia 的贡献有几大?

那在影片的结尾,我们来回答一下重点,Santan 的诞生为 AirAsia/ Capital A group 带来了什么利益?! 说能单靠 Santan 打救整个亚航是夸张语法啦,但它确实帮亚航赚了不少钱。

2022年, Santan revenue 为 34 million. 没有利润,小亏 234 千。可能是重组吧!
但来到了 2023年,根据他们最新的 Annual report, 营业额来到了 133mil! Ebidta 更来到了 23mil!

这是很大的突破啊!关于 AirAsiaX 和 Capital A 之间的 corporate restructure, 相信大家都讨论到议论纷纷。那关于 Tony 的故事,商业分析我会放在另外一个影片。之后会 upload 上来啦。

但其实我想说:Tan Sri Tony Fernandes 做的一切,真的不简单。也许可能网上有很多对他的漫骂,但是如果你今天站在他的位子。你不一定有同样的勇气,去做出重组的决定。Real founders recognise real founders.

那这集前线快报就到这里啦,希望你学到东西。我们下一次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