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论坛

Popbox Asia进军大马【包裹Locker】市场,有看头吗?

September 24, 2024

Sponsored post:

Share:

Written by:

Picture of Marcus Wong

Marcus Wong

ZFounderclub, Socmed exec

Indonesia大企业(Popbox Asia)开始入侵大马【Parcel Locker】市场蛋糕!?

你有没有试过自己订的包裹因为没人在家需签收,需要亲自去parcel sorting hub,耗时又耗精力。因此,来自Indonesia 的Popbox 开始进军马来西亚,并和Sunway 合作,变成Sunway Popbox 开始蚕食这个市场的蛋糕。那到底Popbox 是不是好的startup idea?

于是 ZFounderclub 联络了三位经商人士,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如何看待这件事:

Special thanks to MeTime BookCafe Founder, Runningmen Celebration Grp CEO, Be Good Creative, Brand Consultant

(1)【Sunway Popbox】是不是好的startup idea?

Brandonn: 否定的。 因为原本买shopee就是为了方便与便宜。 我可以直接寄去我的工作的地方。 之前我家楼下有放,可是因为取parcel的时候只有前几个小时是免费的。之后就要charge钱了。 他们都不愿意去付这一个费用。 在道德价值普遍不高的小区上,他们直接就说发去某某地方,他们过去拿就好了。 如果parcel不见了,他们就report shopee说是parcel lost. 钱还能退回。 他们基本不用担心parcel不见的问题。 我上网买东西反而更趋向便宜的点上。

Andrew: 我觉得就idea而言,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和愿景的一个idea,可是实践起来确实困难重重还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最大的短板是Hardware的设立与维修费用,这个将很大程度的局限了迅速扩展复制的速度和资产投入产出比ROI和ROA的效率。这个需要看回去本质的问题,这个物流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在最低成本下有效的收取货物,马来西亚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结合了商业大楼,住宅公寓和landed等等的布局,基本上各有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至于能否有效解决last mile的问题我觉得只是贡献了一部分尤其是commercial地点的状态吧,在residential的地区其实大可以探讨重组mailbox的架构来配合,毕竟到最后是一个profit per square feet(SF) 的生意,还是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并低成本的应用现有空间为考量。相比之下我更看好类似中国已经普遍的pickup/drop off point,在每个小区都有的包裹邮寄和收取中心,例如local的就是像CollectCo的类型,即节省了送货员的时间和包裹的安全问题,也帮用户省下了运费,也同时对地球没有造成更多的熵增的前提。

SaeJunn我个人蛮欢迎这个idea, 其实这个不是新的idea, 过去Pos Laju等就曾经在MCO前有在油站提供这种locker storage, 但不知道后来为何,好像又渐渐没了。

我觉得MCO加速了马来西亚的网购和网卖生意。我不把这看成last mile delivery,他的作用更大于运输, 反而是一个24小时随时待命的包裹托管员,就像是台湾的便利店能够代收包裹一样。城市人工作忙碌早出晚归,时间不正常,无论是要接受还是要在非正常时间寄货,这个Popbox解决了这个痛点。

我常常会有会议,有时候有些紧急物件要送到我手里,但我没时间回办公室,Popbox就起了作用。我知道下一个会议地点,只要找出附近Popbox的点,预判送货时间,那我就可以在下一个行程前先去取我的物件,并有效的省下许多时间。

Credit to: Popbox Asia

(2)新创小白在大马做这种Startup,行吗?

Brandonn:

马来西亚的文化,这个machine 放在外面怕被破坏。 别人不愿意花更多的钱把上网买的东西放在locker里面。

其二,前期的那些租用空间,还有一定要放在有cctv和电源的附近,还不能淋雨。 那个的location有什么选择?condo 楼下的租金是多少钱?同一类的行业,比如说parcel hubmbe都提供着同样的服务,而且网上送货去这一个目的地会是更便宜。 比如说,door step delivery是5块多, 我放在mbe的那边只是需要给2快多而已。

Andrew:

如果创业小白想要以这个模式进军市场,主要就要解决到底谁来付钱这一点,要是financially能够make sense 你才能make cents。

总结来说它是一个听起来很好的idea,可是执行起来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是以Financial Metrics来说是一个根基都不成立的模式,在我看来要单独以Popbox类型的生意模式获取利润并存活是完全不可行的,需要配搭其他的模式例如Display Ads等等来变现流量,可是以变现流量为生意模式在财务上更加有效的模式却比比皆是,即使 Grab在众多司机布局下额外的Display ads也只是小部分收入。

SaeJunn

我觉得挑战是在软体的维护上。我个人不清楚背后的程序有多复杂,或是有个API可以使用。但如何确保系统能够一直上线,随时能够支援是个要素。

第二点是客服中心的投入成本,一旦出现登入资料不全,如何更改或是取出是个困难(我亲身经历过的问题)。系统的稳定性,能够更改资料和使用方式需要明确提供,还有就是追踪包裹的最新状态

Credit: Popbox Asia

(3) 最近大家喜欢线下购物,你如何看到【E-commerce】未来5年的趋势?

Brandonn

看买的东西是什么,比如会上网买的东西,我会选一些不急,然后又便宜的,offer的时候会买的东西,比如衣服啊(淘宝的),花茶(可以上网买,或者是特地地区才有得卖的东西),装饰品啊。如果那些要选的,床啊,iphone啊,电子产品,就会选线下的

Andrew

电商未来五年的趋势,我觉得会主要由两派组成,Lazada和Shopee慢慢的已经变成了价廉物美的聚集地和一些Brand的特价地区,人类的本性还是缺不了追求体验和实体感官的前提,线下店还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只是需要从线下店的感官体验上下功夫来突显品牌价值。所以品牌就只剩两个选择,要嘛凸显小众需求而占一席位,不然就是性价比上必须完胜才能持续经营。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已经越来越多从中国来袭的各行各业的厂家进入大马,从整体商业环境和e-commerce 上也会造成不少影响.

SaeJunn

购物体验目前分为线上线下,我相信这只是一个零售生态的调整阶段,线上解决不了即时性,和触碰式体验。我觉得未来5年线下购物还是主力,线上为辅助。在实体店购物的同时,穿戴科技可以辅助把更多货架上产品的资讯即时性的推给我们,第二次性的消费才会是线上购物的战场。

线下购物会大幅度升级,更多数据分析和延伸到订阅式服务,个人观点是货架上的SKU更多,但库存会少,主要是以产品体验式方式。店的面积变小,但在居住环境的覆盖率高,减少消费在交通上的各种消耗。